充电桩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

2018年03月14日 18:33 作者: 浏览:4466次
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,新能源汽车已经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。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的预测,到2025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为800万辆;到2030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量的40%,即大约1500万辆。

当前现状

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电动汽车保有量、建成投运公共充电桩最多的国家,但实际上仍然存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、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。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后劲不足,设备利用率低、安全隐患等常见问题。此外,桩缺乏互联互通、充电接口安全标准也不完善,私人充电桩安装的体制机制障碍犹存。

存在问题

充电桩充电时间长导致很多电动车用户不满,最快的快充也得40分钟以上,现有的充电设施建设又不完善,和在加油站加油相比,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对用户来说确实不太方便。值得关注的是,公共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不足15%,投入巨大,充电行业盈利能力较低,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。由于布局不合理、维护不到位,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不少的故障桩和僵尸桩。由于车桩生产企业众多,车桩充电接口特别是直流接口不兼容的情况依然存在,运营商平台互联互通的水平较低,导致充电设备不兼容,产品使用率低下。
如何解决
业界共识是要在动力电池和充换电设施上进一步突破。众所周知,充电基础设施能否提供方便、快捷的充电或换电服务,一直都是用户是否愿意购买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,也是能否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相关人员表示,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鼓励充电服务企业与整车企业开展商业合作,实现车桩协同发展,一方面要加快研发先进充电技术,另一方面要支持创新充换电的商业模式,并加强公共桩、个人桩的入网和互联互通,车桩入网以后就可实现共享,建桩、建网、建站的比例可以缩小,效率得以提升。 
 
显然,要想解决充电问题,也离不开政府、行业、车厂、运营商等多方参与,开放共享、互联互通、智能便捷,不仅是解决电动汽车“里程焦虑”、提升消费者信心的良方,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。要通过创新促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。电动车的持续快速发展,充电桩建设和服务能否跟得上?这也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,“有车就有建桩”的模式,能否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增长的需求?
 
预计到2030年,中国电动车保有量将达8000万辆,以现有的充电服务又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呢?面对成倍增长的电动汽车,当充电桩达到亿级的数量水平后,将需要数百万的专业维修工人对充电桩进行维修,充电运营商又将如何支撑高昂的人力成本?